English

走特色办学之路

2001-04-06 来源:光明日报 李卫中 汤生玲 我有话说

编者按作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从起步到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追求,历经六十载艰苦创业,培育出两万桃李,他们的经验无疑是值得总结借鉴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如何落实这一要求,是一个重要课题。座落于著名旅游城市秦皇岛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经过60年的办学实践证明,作为职技高师院校,就要走特色办学之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人才。而这一特色,主要是由此类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决定的。职技高师院校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是中等职教,其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形成特定的职业能力,而不是象普通高师毕业生那样,其未来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职技高师毕业生还必须比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具备实践创造的从师素质。这就要求职技高师毕业生应该是“双师型”人才,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是能讲、能做、能创的人才。

一、转变观念,培养“双师型”人才

一个国家要在新的世纪掌握科技竞争的主动权,高等学校不仅需要培养大批应用性、适应性人才,更需要培养大批创造性人才。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高等院校教育目标提培养应用性人才,注重课本知识,强调专业性,以满足社会上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目标开始转为培养适用性人才,注重基础,拓宽专业面,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无论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在培养适用性人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知识灌输,轻探求、引导的教育方式,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标准化教学内容、等级化应试教学检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严重的是,消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变人才观念,培养创造性的能够赢得未来的真正人才。

要做到这些,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积极探索。首先,学院构建起立足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以“求真、求实、求新”的精神,导引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追求;其次,要建立起一支具有创造能力、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他们在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把最新的科学成果以及获得这些成果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追求;最后,要不断深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起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良好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

二、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实践技能水平较低,缺乏高素质实践课教师,是职技高师院校培养“双师型”人才的最大制约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激励教师自觉提高实践技能是关键环节。

为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积极性,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设立了教授、博士特殊津贴,给予每位教授、博士每月1000元;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学院组织多期教职员工计算机技术培训班,同时,拿出近100万元资助教授、博士每人3000元、其他干部教师2000元购置计算机,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业务素质;设立了科研启动基金,为教师提供研究用房,设立博士实验室和青年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开发研究基金、学科建设基金和思想政治教育与两课教学研究基金、职教研究基金、多媒体课件研究开发基金。为高学历人才、青年教师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拓宽研究领域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划拨专款建立了学术(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教学骨干评选制度及相应津贴,目前,已评选出5名学术(学科)带头人,21名学术骨干及多名教学骨干。为调整专业结构,更新知识,学院在积极提倡“以老带新”的基础上,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每年挤出近30万元经费用于青年教师业务提高,选派老师到国外进修,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硕士学位攻读班,先后学成回校的50余名博士、硕士大都成为学术(学科)带头人及学术、教学骨干。与此同时,学院还制定了优厚条件引进人才。自去年10月,先后有300余名各类人才主动要求到学院工作,经过严格筛选,最后与83名优秀人才签订了引进协议。

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有力的措施,使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问世。10余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近200项,有100余项成果获得省市级奖励,有70%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经济建设的助动器。1999年,学院培育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耐贮运晚熟桃新品种———“21世纪”,代表河北省参加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并被林业部列入向全国推广的100项重点科技成果。

与此同时,学院在评定职称时把是否达到一定实践技能做为考核指标之一,制定优惠条件鼓励、吸引教师定期轮岗到生产科研基地和科研试区挂职、蹲点,鼓励教师直接投入生产活动和科技开发工作。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已取得了初步效果,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改变了一味迷恋课本和课堂的状态,实践技能水平、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其次,是从其他单位引进或出资外聘一些实践水平较高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而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还能把原来的教师队伍激活。再次,是同生产企业开展人才交流活动,使校企之间在人才上实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学校的学术型人才到企业后能受到欢迎,而企业实践水平较高的人才到学校也能大展身手。

由于学院把教学、科研工作和提高培养人才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不断向社会创造和推广先进的技术和成果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把这些创造带到了教学中来,有力地带动了学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

三、加强教学督导,保证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在学院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情况下,学院紧把质量关,大力加强课堂教学的检查与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制定了各级领导听课制度,在预先不通知授课教师的情况下,要求院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能少于4学时、中层干部及一般教学管理人员不少于6学时、教研室主任不少于8学时;在每个学生班选择了一名品学兼优的信息员,负责向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反馈教学秩序、质量、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监督作用;成立了由离退休老专家组成的教学督导组,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师教学方面的情况,搜集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向教学管理部门或有关教师反馈,并向院领导提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秩序等建议;聘请有关专家组成教学管理专家组,帮助学院和教学管理部门决策教学工作,通过参与听课、观摩教学、教学检查等活动,发现教学典型,推广教学经验,反馈教学信息,监督、指导教学工作;在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观摩的基础上,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定期评出优秀教学奖。此外,学院还制定了系级教学工作评估实施办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质量评估实施细则、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实施细则、优秀试卷评选标准与奖励暂行规定等。

去年上学期,学院教学主管部门收到学生信息,反映一位教师教学态度不端,经常无故不给学生上课。通过调查核实无误后,当即调停这位教师的课,并给予了相应处分;去年下学期,学院教学管理专家组在听课中发现2名教师讲课不合格,教学管理部门核实后,暂停了这2名教师的课,要求他们达到相应标准后才能走上讲台。

四、不断完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生产实习,这样空心宝塔型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适应培养“双师型”人才的需要。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从10年前就致力于将其改为实心宝塔型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能力培养贯彻到人才培育的全过程。即在正常进行课程实习的同时,一年级学生到校内生产基础开展每周半天的工艺技能训练;二年级学生到生产基地开展每周半天的专业技能训练;三年级学生分组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接受科研训练;四年级学生安排集中实习,进行综合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作为与之相配套的措施,学院实行“双证书”制(职业技能等级证、毕业证),即这四种训练之后,学生要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最低达到中级工水平(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目前,能进行19个工种的鉴定)。这样,学生就能提前参与同所学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不仅使他们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的针对性,更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如《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五、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

多年来,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一直坚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并已形成相当规模。具体做法主要有:1、农科类学生分组到学院附近农村生产单位或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逢“双休日”骑自行车到那里开展生产技术实地交流;2、成立大学生科协组织,并设立了“大学生科协基金”资助优秀大学生开展课外小型科学研究;3、每年暑期由教师带队,高年级学生参加,大规模地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4、鼓励学生在课余以勤工助学形式参加学院科技企业的生产劳动和产品推销活动。这些活动的持续开展与学校良好学风建设形成了良性循环关系,对于学生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在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更大程度地摆脱了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于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发展个性、开阔视野、认识社会、树立劳动观点等都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六、以从师素质为核心的人文素质培养贯穿全学程

作为高师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把从师基本素质作为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并把“铸造师魂、陶冶师德、培训师能”的宗旨作为教育内容取舍的依据。为了贯彻这一办学思想,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已经或准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1、除开设一些人文必修课外,加强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建设,围绕“教师”这个主题,组织了文、史、哲、艺、教、经、法7个模块课程供学生选修,要求最少选210学时此类课程。2、划出人文素质学分(由基本学分和特长学分构成),对新生开展人文基本素质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型培养,学生毕业前必须达到规定学分。3、精心谋划课余人文讲坛,每学期推出讲座40场。4、开展“双休日工程”,“双休日”除开讲座、学生社团活动、上辅修课外,规定出2小时进行教师基本技能(主要是语言表达、心理素质、教态等)强化训练。5、大力扶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努力扩大学生社团的覆盖面、规模和活动空间。

河北职技师院的办学实践证明,职技高师院校以“双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很有效的育人模式,已受到了社会肯定,同时这也是体现此类院校自身特色的重要方面。据最近调查表明,该院90年代初的毕业生已成为河北省县级职教中心相应专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有相当一部分还走上了领导岗位。除教育部门外,毕业生在其他行业就业率逐年提高,受到各用人单位欢迎。近两年来,毕业生在北京、天津的人才市场也十分抢手。近5年来,全院学生共公开发表科普文章600多篇,个别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前有约四分之一的人公开发表了科技论文;学院两度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河北省共两届“大学生科技十星”评选活动中,学院有3名学生榜上有名;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和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中共有6件学生作品获奖;在“中国大学生第二届应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中,学院还荣获了“优秀组织奖”。由于成绩显著,1999年11月,学院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